俞卫锋:有一种坚持,叫中国律师

发布时间: 2015-09-08 09:51:43   作者:上海市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赵 秦     来源: 上海律协  

摘要:




  在酷热七月的一个午后,我见到了上海市律师协会新一任的会长俞卫锋律师。一身熨烫齐整的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西裤,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干练且随和,一点没有会长的架子。在随后的交流中他的睿智、谦和与风趣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访谈的气氛很愉悦,更像是和一位长者进行的一次忘年交的聚会。在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俞会长从他的学生时代开始,和我们分享了他一路走来的经验和感悟,也花了大量时间诉说了他对于这四年会长任期的工作计划与思路。


  选择和坚持
   ——“回过头去,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刻意的选择或者完善的规划,最重要的是坚持。”

 

  1989年,俞卫锋以当地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复旦大学。对于当时的专业选择,他幽默地表示是略带“盲目”。因为那时崇尚国际化,自身又对经济、数学、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就选择了国际经济法系。“学霸”的学生时代总是精彩而美好,用俞卫锋自己的话来说:“我读书很轻松,而且很热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毕业时因为受到李国机、郑传本等律师故事的影响,也因为对神圣而具有挑战性的律师职业追求,年轻的俞卫锋毅然决定去当律师。


  俞卫锋说自己是一个并不完全的理想主义者,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追求完美。因此从早上九点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成了他当时工作的常态,这种工作状态被同学同事幽默的冠名为“九三学社”。


  在几年的工作积累后,俞卫锋又面临了一次对他颇为重要的选择。是国际500强公司的法务工作?亦或去美国留学?再或者去一家外资事务所工作?还是合伙创立律师事务所?其中的任何一个选项都充满诱惑。经过再三地斟酌,他还是决定尊重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兴趣,当一名律师,当一名中国律师。而这个选择,可能是除了留学以外,报酬最少的工作。


  “中国律师”这个词,在我们的谈话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能很深刻的感受到,俞会长在阐述这个职业的时候,那种特别坚定的语气。当很多人兜兜转转地回来,又开始从事最初的职业时,他们的成功还是源于坚持和积累。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正如俞会长分享的他的标准化的一天:必须有时间去规划工作内容,必须保证高效的工作状态,必须有阅读时间,哪怕是碎片化时间,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正因为这种严格的、高要求的自我管理,才日积月累的铸就了走向成功的道路。


  访谈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做律师不能只当成一份工作,要当成一份事业,需要有总结。一个人工作三年,可以有一个三年的工作经验,也可能只有三个一年的工作经验。后者是没有进步、没有成长的,要每一年比上一年做的更好,这样的三年才有意义。”或许正是这种坚持与总结,造就了一个如此出色的东方大律师。


  规划和分享
   ——“做事务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要兼顾战略和执行,贵在坚持和共享。”

 

  1998年,俞卫锋和其他合伙人一起创立了上海通力律师事务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通力所已经成为上海著名且国内有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在谈到律所的发展时,俞会长强调应当给业务律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支持,应当做好人才梯队的培养。对于律所的成功秘诀,俞会长毫不保留的分享到:首先要对律所有清晰的目标与定位。其次要做到战略和执行的相辅相成,要做到坚持和共享。具体而言,业务律师之间要学会相互分享资源,所谓“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事务所内部要形成分享的文化、开放的空间。这些付出可能换来的不仅仅是明天经济的回报,更多的是能实现职业志向和信念。


  当谈到今年四月上任后是如何分配律协工作与律所工作时,俞会长笑称把大半的时间都留给了律协工作。每天总是等律协同事们下班后,他才开始处理事务所的事务。对于这种“一个人打两份工”,他笑言并不辛苦,还乐观地表示很享受这个安静的办公环境,享受这个“比原来更大”的办公室。这或许就是一种更高的共享。


  压力和责任
   ——“会长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位,要承担起行业责任、社会责任、时代责任。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随着话题的深入,我们渐渐地聊到了上海律师的发展、上海律协的责任。此时俞会长少有的摸出一根烟,并从办公桌上拿出了一叠资料,开始了一段关于这个行业的独白。


  如果说最初关于其自身经历的聊天带着更多的欢笑,那谈到作为律协会长的责任和工作计划时,则多了一份严肃。因为要承载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承载起行业赋予的责任、要为行业发声、为行业争取更多的空间,俞会长感叹自己的压力巨大,同时责任也巨大,但是他坦言已经逐渐地适应了这个新的角色。截止目前,上海共有17337名律师、1355家律所。2014年总创收第一次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同时,上海的律师群体还以每年约2000人的速度在增加,律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面对日益增多的律师及律所,如何提升律师的执业能力、执业素质,如何提高律所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就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在谈到具体措施时,俞会长认为需要处理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这两个支点,加强对青年律师的培养,为律师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律师学院的培训和34个专业研究委员会来提升律师的业务能力。要依托律所专门委员会、律师学院的主任培训班以及管理沙龙等,让律师事务所在管理方面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2015年法律界有一个高频词汇——“法治元年”,2015年也是司法改革稳步进行的年份,开启了遴选律师成为法官的先河。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自然也少不了律师参与依法治国的讨论。这其中参政议政是访谈中最先被提及的,而俞会长也表示律协会成为担任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律师们的坚强后盾,配合他们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其次,俞会长认为律师应当立足于法律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起律师的社会责任。最后,律协也会带头和各个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宣传律师的作用。在实践层面主要表现为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慈善公益、进行西部援助工程等。


  另外,俞会长特别提及要改善律师的执业环境,上海律协会进一步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一起探讨如何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依法、依规地去保护会员执业权益。


  “提升律师执业技能、提高律所管理水平、业务拓展与创新发展、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对外交流与合作、人才建设与培养”,谈及新一届律协的工作重点,俞卫锋如数家珍,蓝图了然于胸。


  传承和培养
   ——“ 开放的心态、事业心、责任心是区分优秀律师和普通律师的标尺。”

 

  难得有如此近距离采访的机会,我特别请教了俞会长作为成功的法律大咖对青年律师的成长建议。会长再次谦虚地表示,“自己离成功还有距离,只能算处在半山腰”。结合多年律师生涯,会长分享了他的心得。他认为青年律师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事物,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需要有事业心,要有远大的理想,真正做到投身于律师这个事业中;需要有责任心,做到刻苦专研,能举一反三。


  同时,俞会长谈及律师学院对新律师的培训会更加的务实,对律师执业方面的指导将更有针对性。34个专业研究委员会也会更加注重实效,更注重吸纳青年律师参加。另外上海律协还会与各个高校联系合作的课程,继续选派律师出国进行培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青年律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做好律师行业的传承。


  结束语


   完成了采访,俞会长和我匆匆道别,就赶去下一项工作了。每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正如俞会长所说的,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坚持,而更多的时候,坚持是因为意念和热爱的支撑。太多成功人士在回顾自己过往的时候说,把工作当事业、把工作当兴趣去做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了。
 律师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事业。当超越了所有荣誉和赞美以后,我们真正渴求的是为这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献一点绵薄之力。